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在這個收穫之季月圓之夜,在異鄉漂泊的人們大概都在唱著一隻歌謠——鄉愁。

離開家鄉已經有好幾年了,回頭一想,這已經是我在外面過的第五個中秋節了。離開了校園,告別了學生時代,完全跟以前是兩種不一樣的感覺,心裡已經把對家鄉的思念沉澱得清澈如水,不會被其它氣氛覆蓋,清清楚楚就可以感覺到思緒早已飛到爸媽身邊。恰巧此時看到這麼一句話就明顯感覺到眼睛濕潤了——

小時候,中秋是餐桌上的一塊月餅數學M1。是一家人團圓吃餅賞月的天倫之樂。

長大了,中秋變成離別前的一張車票。從此明瞭詞裡的“剪不斷,理還亂,是離愁”。

而現在,中秋是離家千里的一份鄉愁。在佳節時只願憑明月千里寄相思。

(一)小時候,中秋是餐桌上的一塊月餅

在我的記憶裡,童年無疑是快樂的。那時候很天真很爛漫,縱使生活條件沒有現在這麼優越,但是小時候的那段記憶現在想起來都會裂開嘴開懷大笑,身邊總是有一群小夥伴圍著,躲貓貓,蕩秋千,老鷹捉小雞,過家家,我們沒有太多的玩具,沒有漂亮的芭比娃娃,但是我們總能自己尋找樂趣。幾乎天天都在爸媽身邊健健康康快快樂樂地成長,有時候還愛哭鼻子,哭哭笑笑,一會兒就停了,根本沒有什麼愁啊愁的。

每到節日,應該就是我們這些小朋友最開心的時候了,因為可以有好吃的、好玩的,有時候還會有新衣服穿蟲草Cs4。儘管我們還不能真正理解這些節日的歷史來源與賦予的意義,但是我們總能從大人們口中聽到:“過幾天就是端午節了,咱們吃粽子”,“中秋節快到了,媽媽去街上買一些月餅。”聽到這些的時候,整個人在一旁蹦蹦跳跳地自言自語“有月餅吃啦,有月餅吃啦。”那種滿足是現在再也找不到的一種自樂。

那時候的中秋節是全家聚在一起團團圓圓的。即使爸爸一直在外面上班,但是他總會在中秋節的前幾天回到家裡。中秋節那天下午,媽媽總比平時早早地生起爐子,開始忙碌忙外準備晚上的大餐,我總是伴隨著媽媽身旁,她去哪兒我就去哪兒,她摘菜我也拿去一片菜葉,蹲在一旁有模有樣地擺弄起來,到了晚上豐盛的飯菜擺滿一整張桌子,全家人那種其樂融融現在想起來時多麼地令人懷念印傭

晚飯一過,我們一家人聚在一起剝橘子,吃栗子。然後等待著媽媽給我們切月餅,在我的印象中,那時候的月餅可大了,不像現在每一個都那麼精緻小巧,我們一家人在一起切成好幾塊,你一塊,我一塊,大家圍著一起,你說我笑,你逗我樂,那種天真無邪那種歡聲笑語是現在最清晰的記憶了。當初還不懂分享這一詞的我們大概是最願意等待分享和跟長輩分享的那一刻吧,那時候總是會得到長輩的誇讚:“這孩子捨得,心很寬”,聽見這樣的話時總會驕傲地抬起頭笑,那時候其實也根本就吃不了多少月餅,但總是眨巴著眼睛看媽媽把那一個圓圓的大月餅切開,媽媽在桌子那邊,我在這邊,還沒等媽媽切好,我的小手已經迫不及待地停在半空中,拿來分給大夥兒。

吃完過後爸媽總是會帶我們在院子裡看月亮,指著天邊那輪明月,跟我們講嫦娥奔月的故事,講吳剛砍桂花樹,有時候還把我們抱起來,好像這樣就能把月亮看得更清楚更明亮,總能能聽到蛐蛐的聲音,整個院子裡充滿著一篇鄉土氣息。爸媽講故事的時候,我們認真地聽著故事,想著總有一天我也要跑到上面去,看漂亮的嫦娥姐姐,還有可愛的小兔子,我們也會問各種各樣的問題,很天真很好奇,心裡總是有十萬個為什麼。

那時候不懂聚散分離,也不明白“月有陰晴圓缺,人有悲歡離合。”可是一家人總是團團圓圓在一起的。那些年的中秋,就是等待著切下那塊月餅捧著手心裡。

(二)長大後,中秋變成離別前的一張車票

日子一天天過去,在父母的呵護照料下,我們長成了大孩子。背著小書包從小學到初中,從初中到高中再到大學,就這樣一路走來,我們慢慢地懂的什麼是分離,什麼是聚散。

在學校的時候,總是在盼望著各種假期,而節日就是成就假期最得力的助手。中秋節還未到的時候,我們就已經在宿舍討論放假的事情,策劃著買票的事情,盼望著早點回到家裡吃著媽媽做的飯菜,那種味道應該是這輩子都難以忘懷的,我把它叫做“媽媽的味道”。當回家的票拿在手裡時,我們總會打電話跟爸媽說:“我買到票了,明天就到家。”然後第二天告別同學,告別朋友背著包高高興興地坐上回家的車。中秋節放三天假,這三天裡,媽媽總是變換著做各種好吃的,上街買菜買我喜歡的水果零食,煮火腿,做的全是我愛吃的,她總是覺得我在學校根本吃不好,而且學校壓力這麼大,當然得好好補一補,所以每次放假在家總會吃撐,確實媽媽做的飯太好吃了,這一輩子怎麼也吃不怕。在家的時間總是飛快的,假期總是那麼短,誰都想讓你留下來,唯獨時間不允許。一眨眼又要到了要離開的時候,有的時候甚至還會延遲一兩天回學校,但是總歸是要回到學校的,因為你必須做好你的第一身份。

車票,車站,離別,每一次總會經歷這些。媽媽總是在包裡塞滿吃的東西,這一個帶回學校,那一個裝在這裡,她恨不得把家裡能吃的都帶回去。然後爸爸把你送到車站,坐上車走了,透過車窗,總能看到爸爸的背影,越來越遠,越來越迷糊,慢慢消失在人群中,但是這個背影卻永遠定格在心中。

還記得有一次中秋節放假,語文老師總會讓寫一篇關於中秋節的日記。我印象最深的一次是我用畫畫的方式寫了,那時候老師還當著全班人表揚我說有創意,私底下卻被叫到辦公室說了一頓,說我偷工減料,全篇下來就給了他一句蘇軾的詩“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平時跟老師關係也好,還跟老師在一旁開玩笑說:“我可是你的得意門生,全是你傳授的真功夫”。

那時候最喜歡蘇軾的詩詞了,也知道了嫦娥奔月是傳說,吳剛也沒有在月亮裡面一天天地砍桂花樹,也會有各種離愁別緒,但是一些事情總會把當時的心情覆蓋遺忘,沒有那種悠長而又深刻的感覺。

我有一個收集車票的習慣,大學裡的每一張車票我都保留著,畢業的時候我買了一個本子一張張整理粘貼在上面,然後給這個冊子取了一個名字《那些年,票販子的故事》,車票帶走了光陰的故事改變了一個人,就是這些車票,連接了學校和家的路,就是這一張張車票,讓那些出門在外的人踏上回家的旅程。

那些年,我們總在學校跟家之間徘徊。總是盼著過中秋,能搶到一張回家的票,兩個點,一條直線,一張車票,回家不再是夢想。

(三)現在,中秋是離家千里的一份鄉愁

畢業了,在離家千里之外,有了第一份屬於自己的工作。年輕的時候總是渴望去遠方,總覺得遠方才是實現夢想的地方,總覺得這個時候還能折騰,所以必須出去闖蕩一番,而故鄉會一直在那裡,我終究會回去。可是沒想到,很多的身不由己,很多的未知,不知不覺你已經在另一座城市裡有了屬於自己的小家,你在另一座小城裡已經擁有了第一張銀行卡,第一張車,第一套房子,你也有了現在的朋友圈,你的生活已經漸漸從這裡開始然後一直向前。你清楚地知道這些節日是回不去的,你也只能看著月亮,讓它帶去祝福。

今天一大早醒來,就給家裡打去電話,詢問他們有沒有買鮮味,準備做什麼吃的,爸爸在幹嘛,弟弟回去了嗎,總是一直搶著跟媽媽說話。媽媽也熱切地在電話那端問公司有沒有發月餅,晚上和誰一起過中秋。我還在笑她,現在誰還吃月餅啊,公司發月餅都半個月了,有五仁的,有火腿的,有鴨蛋的,我也就打開看看直接懶得去品嘗。她還在開玩笑說:“怎麼養了這麼一個沒良心的姑娘,不吃也不寄回來讓我跟你爸爸解饞啊!”就這樣嘻嘻哈哈跟往常一樣聊了半個多小時後還是捨不得地掛了電話,到了一定階段,母女才是成為真正的姐妹,這句話真的一點也沒有錯。

這一天,總能收到各種各樣的祝福短信,群裡面大家都在說著中秋快樂,是不是地發幾個紅包氣氛一下子高漲,大家你一言我一句的聊著,忽然發現像我這樣在外面過中秋的人很多很多,而且以前的很多同學朋友中很多都結婚了,有了自己的小家,這個時候也只能給父母打去電話囑咐他們買點好吃的,是啊,我們都是故鄉的異鄉人。

一個在國外的中學昨晚淩晨就發來消息,我是第二天才看到。我知道他也想念家鄉,那種獨自漂泊異國他鄉的滋味在這個本該團圓的節日裡是很難受的,昨天下午陪他聊了很久,我們都在問對方,當初為什麼不選擇回家鄉?然後各自給出一堆堆理由,我們清楚的知道那時候只有這樣才會安慰此時此刻的心情。我記得當初他出國前,我們還在一起聚了一次,那時候我說:“放心吧,節假日我會替你去看看你媽媽。”記得當年就因為開了一次家長會,他媽媽就一直記得我。曾經答應了他,我想有些承諾真的是無能為力,如今我也跟他一樣,變成了那個在異國他鄉的人,我們都在懷念故鄉,都在想念家裡的爸爸媽媽。

晚上和公司領導一起出去吃飯,氣氛始終不是太嗨,好像都有一種被遺棄的感覺。大家都在努力地調節氣氛,可是幾杯酒下肚以後,無論男女都在吐露自己的心聲。席間無意中知道今天是餐館一位服務員的生日,我們都湊上去跟她喝了一杯,大家都對她說:”生日快樂。“這個姐姐老家是河南的,已經來這邊六年了,現在老公孩子都在這邊,打算明年回家鄉造房子,在當地開一個小餐館,不再出來了。餐館老闆也給她擺了一大桌為她慶生,我一個很逗的同事問:“買蛋糕了嗎?”姐姐回答說:買了啊,我老公在家等著呢!”看著她臉上洋溢的表情,我想她此刻是幸福的吧,或許為生活所迫不得不在外面,但是能一家人在一起簡簡單單地過日子就是這輩子最大的幸福。

現在,我們隔著家有千萬裡遠,回不去的才是故鄉,這樣的夜晚也只能在此寫一篇文字釋放一下,家鄉,那個生我養我的地方,什麼時候才能去認認真真看看你,看看早晨的太陽照過臉龐,等待晚上的夕陽穿過胸膛。

夜已經很深了,推開窗,看到一輪明月掛在天邊,此刻跟我一樣在天邊賞月的人一定有吧,十五的月亮十六圓,原來此刻已過淩晨。月亮啊,此時此刻也只能跟你說說話了,請把我的祝福帶到遠方!

鄉愁這首歌,永遠都唱不老!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evanlk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